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,是经济发展的引擎、企业文化的灵魂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。品牌建设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“承载者”,也是“助推器”,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(一)党中央有要求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品牌建设,作出了“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”的重要指示。2017年9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了着力打造中国品牌的战略部署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。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指出,到2025年,要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、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。近年来,我国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,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,对供需结构升级的推动引领作用显著增强。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》等政策文件,明确提出形成一批质量卓越、优势明显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品牌、产业品牌、区域品牌。
(二)省委省政府有部署。我省是全国最早提出打造“品牌大省”的省份,早在2005年,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了“推动质量振兴 打造品牌大省”的重要批示。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,持续深入推进品牌建设。省委省政府出台了《关于深入贯彻<质量强国建设纲要>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》。省政府相继出台《关于打造“浙江制造”品牌的意见》《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“十四五”规划》《关于加快推进浙江省新消费品牌发展的指导意见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深入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,坚持品牌建设与浙江特色、品牌发展与浙江产业相结合,做优品牌服务环境,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。我省率先构建以“区域品牌、先进标准、市场认证、国际认同”为核心的“品字标”品牌建设体系,累计有5300余家企业获得“品字标”浙江制造认证证书。商标质押登记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,商标品牌发展指数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三。
(三)人民群众有期盼。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,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。浙江省个性化、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,保证产品质量安全、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。“浙江精品”品牌的核心要义是创新,通过产品创新,彰显品牌差异性;通过服务创新,提高品牌价值。加强“浙江精品”品牌建设,有利于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,以创新促进供给结构改善,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。打造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品质消费地标,能够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。
二、主要依据
1.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
2.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《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》
3.《关于贯彻落实<质量强国建设纲要>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》
三、主要内容
《实施意见》主要有四部分内容:
1.总体要求。主要明确了目标和时间节点。分别提出到2027年、2030年的品牌培育数量及建设目标。
2.主要任务。主要明确了8项重点任务。一是构建梯度培育机制,二是激发创新活力,三是提升标准引领力,四是增强质量支撑力,五是加强数字化建设,六是推动绿色发展,七是优化品牌服务,八是扩大品牌影响力。
3.支持政策。主要提出4项支持品牌企业相关政策。一是强化创新赋能,二是强化市场开拓,三是强化人才支撑,四是强化财税金融支持。
4.保障措施。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、加强品牌保护、加强宣传推广、加强监测评估等方面明确了具体保障要求。
四、解读机关
解读机关: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