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产业集群化运行加强。
照明电器行业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多个产业基地,体现了明显的集群化特色。这一点已经得到行业权威机构的认可。2007年10月,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把“国家火炬计划中山市古镇照明器材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”的牌匾授予古镇,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终于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和扶持;11月,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把“中国灯具城”的荣誉称号授予常州市邹区镇,邹区在照明电器行业中的地位得到行业的正式认可。同年,佛山和濮阳先后向国家申报国家级电光源产业基地的资质。还有一些县镇例如建湖、新庄、梁弄、郭集、横栏等把照明电器产业作为当地主导产业大力发展。今年初,顺德区勒流街道已经确定以勒流照明灯具为主体申报“中国照明灯具之都”(暂定名)这一区域品牌。可以预料,数年之后,在中山乃至广东以外的地区,将出现规模实力较为强大的照明电器产业集群。
二、节能灯进入普及阶段。
2007年,由于政府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的意义,切实采取各项措施推动节能减排,推广节能灯成为重点项目。在2007年,很多政府机关、商业机构和公共设施都广泛采用节能灯以取代传统灯泡。国内节能灯的龙头企业浙江阳光集团公司开展了“节能先锋行动”,在城乡免费推广节能灯。甘肃省率先在全省党政机关推广100万支节能灯。《人民日报》、《经济日报》等国家权威媒体大力倡导推广节能灯。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,中央政府从去年春天就开始计划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。2007年12月28日,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了《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》(财建〔2007〕1027号文件),正式出台了以政府力量推动节能灯普及的有力举措,为节能灯在国内的快速普及铺平了道路。《办法》规定,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,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%给予补贴;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,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%给予补贴。照明电器行业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,表示此举有利于企业的经营活动。